11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十里校区三号教学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魏寒柏出席备课会并现场点评指导。党委委员聂世平、曾劲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


魏书记对此次集体备课给予充分肯定,他在点评讲话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魏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立场一定要鲜明,观点一定要正确,方法一定要科学,只有把“形势讲明白,政策说清楚”,学生才能“明白形势,清楚政策”,才能使同学们真正学会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魏书记就进一步提高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向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彰显“政治性”。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把强化制度自信教育作为主线,用好中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二要把握“话语权”。坚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标准,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认同,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三要注重“创新性”。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设计和讲课过程中做到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践“三个结合”,注意把握好课程定位、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讨,避免纯理论灌输式的教学,使“形势与政策”课体现知识性、时代性和感染力,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备课会上,陈雨露、刘晔、刘宏、余倩等4位思政教师以说课的形式,分别针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四个教学专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展示。
此次集体备课进一步增进了思政课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高了业务水平,为推动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